色彩风格

检察服务融入基层治理 绘就司法为民新图景

【字号:    】        时间:2025-05-28      

       本网讯(通讯员  蔡宣)“多亏检察官帮忙,总算要回了工资!”农民工李某终于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近期,蔡甸区检察院运用“支持起诉+民事调解”工作模式,为他追回劳动报酬。

       这起案件是蔡甸区检察院入驻综治中心后践行司法为民的鲜活范例。自全市检察机关以“检察工作室”形式常态化入驻基层综治中心以来,蔡甸区检察院通过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将法律监督职能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效能。

       实行“常驻 + 轮值”人员配置,夯实基层治理力量根基


       蔡甸区检察院在区综治中心设立“青荷调解室”,创新构建“信、访、网、电”四位一体诉求表达渠道,综合运用检察长接访、领导包案、律师参与矛盾化解等方式,将释法说理贯穿调解全程,推动法结心结同解、案结事了人和,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诉前、解决在本地。同时,选派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检察干警组成常驻团队,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矛盾排查、线索收集等工作,确保群众诉求“接诉即办”;建立规范的工作台账和职责清单,实现诉求登记、解释引导等环节全流程闭环管理。此外,组织各业务条线干警轮值参与,打破部门界限促进检察资源高效整合。


       “四大检察”全面入驻,激活基层治理联动效能


       蔡甸区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推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全面入驻综治中心,打造基层法律监督“前沿阵地”。通过设立法律咨询窗口、开展走访排查、建立线索共享机制,主动延伸检察服务触角,多维度挖掘监督线索,将检察履职深度融入矛盾化解、风险防控和权益保障。在民事检察领域,与区司法局建立“支持起诉+法律援助”协作机制,通过定期通报、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方式,持续优化协同效果,同时围绕具体案件开展研判交流,结合区域实际,规范民事支持起诉与法律援助工作流程,确保民事支持起诉案件受理、立案、调查、援助全流程规范高效。


       创新“检察+综治”模式,参与多元解纷治理格局


       依托“检察+综治”协同联动机制,充分激活区综治中心资源聚合效能,参与“一站式受理、全流程监督、实质化化解”的多元解纷模式。强化与法院、行政执法部门、街道社区的协同联动,通过信息互通、力量整合、工作协作,多渠道拓宽法律监督线索收集路径,推动协同开展矛盾纠纷联合化解。目前,已与法律援助中心建立对接机制,获取8件民事支持起诉线索;同时,接收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区工作者等提供的3件公益诉讼线索,持续夯实法律监督工作基础 。


       下一步,蔡甸区检察院将持续依托综治中心检察工作室这一便民平台,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青荷”调解室品牌建设,通过下沉检力、前移服务,将法律监督职能有效融入综治中心多元解纷体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