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您的位置:蔡甸区检察院 > 队伍建设

干部素质与办案质效提升年|薪火传初心 帮带促成长 导师制下的检察接力

【字号:    】        时间:2025-08-28      

本网讯(通讯员  蔡宣)

       前  言

       为深入落实“干部素质与办案质效提升年”部署要求,加强青年检察干警教育培养,蔡甸区检察院开展导师制培养计划,通过业务骨干与青年干警结对,将实战经验、办案智慧精准“滴灌”,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以“传帮带”激活人才发展“新引擎”,为高质量办好每一个案件奠定坚实基础。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青年干警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都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吧!




       我是黄虎,第一检察部的检察官助理。我的结对导师是陈前检察官,他既是我业务上的“引路人”,更是我思想上的“把关人”,帮助我快速适应岗位、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成长进步。


       筑牢理念根基,坚定司法为民的初心


       “这个案件这样办社会效果怎么样?”陈前常说的这句话,成了我叩问从检初心的起点。我曾办过一起盗窃案:嫌疑人偷仓库木板加固田埂,自愿认罪但被害人拒不和解。我按流程整理材料汇报后,他问:“有没有试着组织调解?”那时我还困在“检察机关只负责定罪量刑”的认知里。


       后来我们耐心沟通,讲清嫌疑人困境与认错态度,双方终握手言和。看着当事人道谢离去的背影,我恍然:刑事检察不止于定罪量刑,更要在法理中融合现实考量——“司法温度”是办案的另一重价值。

 

       在案件办理中,“三个效果统一”不再是书本概念。我渐渐明白:检察工作既要如利剑斩罪恶,也要似春风含关怀。陈前让我懂得,检察人须刚柔并济,践行“人民至上”司法理念,要守法律底线、扛社会责任。


      锤炼业务本领,掌握检察履职的方法




       陈前的指导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在每个办案环节结合实际案情手把手教学。面对庞杂证据、复杂案情,我曾手足无措,经他指导,慢慢学会如何取证、调解、参与庭审,零散知识也被他梳理成系统的法律知识框架。


       他从不直截了当地否定我的想法,而是常常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导我形成自己的思考。他会逐字逐句地修改我的文书,让我在过程中深刻理解严谨与智慧的真谛。他在出庭时的沉稳从容、接访时的耐心细致,也在无形中为我展示了检察干警应有的风范。


       这些言传身教让我看清方向:检察路既要敬畏法律、深耕业务,也要怀揣共情、践行初心;既要法庭上的锋芒,也要办案中的温暖。他把严谨与担当化作光,引我前行。


      立足系统治理,彰显服务大局的担当




       好案例就是鲜活的教材。在办理非法捕捞案件时,陈前引导我跳出思维定式:“如何既让违法者受到惩戒,又能守护绿水青山?”我们通过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后来该案被评为全市典型案例。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系统治理”是检察担当的更高要求。


       结合辖区交通肇事案件的办理情况,我们梳理三年数据,深度剖析案件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该建议获评全市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这也让我学习到,检察监督不能止步于个案公正,更要通过高质量的监督,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在工作的“传帮带”中,传递的是初心,破解的是困惑,授予的是技能。未来,我将以此为新起点,用无悔青春践行检察使命,让检徽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熠熠生辉。这场成长路上的“检察接力”,我们将步履不停,勇往直前。